梅山康氏大型清明祭祖扫墓活动侧记----康小平
586辆车、3000多人的祭祀队伍
实现“零事故”、“零纠纷”
——梅山康氏大型清明祭祖扫墓活动侧记
康小平(梅山康氏文化研究会代秘书长)
本报讯: 3月27日梅山大地艳阳高照,惠风和畅。值此阳春三月,春暖花开的日子,一支由康氏三千余人、580多台大小车辆组成的清明祭祖扫墓队伍,井然有序地从新化县田坪镇徐徐驶出,向安化县清塘铺龙坳村进发,场面宏大、行列壮观。一位九旬康姓老人激动得说,这么多车,这么多人,前所未有啊!由于组织严密,促成了安全事故“零”,矛盾纠纷为“零”。圆满实现了“文明祭扫”的目标。
居住在湖南梅山大地的康姓族人大多是由南八祖之孙和仲、政仲、明仲兄弟仨从江西迁入湖南。根据族谱记载,和仲、桂发、季一公墓葬在今安化县清塘铺镇和涟源市伏口镇境内,其后裔除一部分早年迁往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湖北、广东、福建等地外。而居住最为密集的季一公后裔大多集中在新化县温塘、田坪、坐石、吉庆等乡镇。
此次清明祭祀是由季一公儿子福三、福五房下子孙组织的“五年大合祭” 活动。除了近地的康姓人氏外,这支祭祖队伍还有来自宁乡、隆回、安化、娄底、涟源、双峰等县市的康氏族人。这天一大早,康氏祭祀车、指挥车、宣传车在温塘康氏宗祠设案祭祀,告慰先祖之后再依次从温塘出发,途经田坪、涟源市的漆树、龙安、伏口到达安化龙坳季一公墓地。“长龙阵”的车队首不见尾,绵延数公里。数十名臂带袖章的治安志愿者分工明确,步调一致;几百名胸佩标牌的行车管理员紧密配合,各尽其责。摩托车开道,指挥车居前,依次是祭祀车、宣传车、龙队、乐队井然有序,一路上“中华康氏,源远流长,始祖康叔,平乱治卫,英名流芳……的《中华康氏之歌》旋律激昂流畅,撼人心魄;文明祭祖《八个不准》,如雷贯耳,时刻警示族人,所到之处,阵营齐整,纪律严明,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,下至青年学生,不分男女,无论老少,人人谨言慎行,个个遵纪守规,不论在墓地周围还是往返途中,既未发生半句口角,更未损坏群众一草一木,俨然一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,体现了康氏族人良好的道德风范和文明新风。沿途群众无不笑脸相迎,拍手称好。
解放前,新化和安化县为季一公墓地争议曾打过官司。解放后,因当地村民在墓地“龙脉上”建房,破坏风水之说引起过冲突,亦曾发生过毁房、打架事件,上世纪八十年代,一到清明时节,新化和安化两县的各级政府为此进入“战备状态”,采取堵、阻、禁等措施,然收效甚微。
今年的清明祭扫,出乎意料,实现了“零事故”、“零纠纷”,也是前所未有,究其原因:一是政府开放开明,由“堵”改“疏”,加强了教育和指导;二是村民法纪观念增强,文明素质在逐步提高;三是梅山康氏文化研究会等民间团体直接参与组织、协调、诱导。尊祖敬宗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越是传统的,越是民族的,顺应民心,老百姓就很满意,他们的尊严得到体现,情感得到宣泄。现在,政府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,尊重国人的传统习俗,这对于传承中国文化传统,构建和谐社会很有益处。
诚然,这样大规模的祭祀活动,党和政府不提倡,因为规模过大难以掌控,给维稳和安全带来隐忧。笔者认为,像这样大规模的自发性的群众聚会活动固然有它的弊端,但那种族人之间的团结、友爱和凝聚力正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。与此比较起来,利与弊就毋庸赘言了。
季一公祖墓纪念碑上红旗猎猎,5条彩色巨龙龙腾虎跃,狮子戏耍,锣鼓铿锵,管乐声声,祭歌悠扬,礼花绽放,一切是那么庄重,那么和谐,那么有序,整个祭扫活动于当日下午6时圆满结束。